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

獵書周記1 一本好書是一種生活態度

卜蒙斯達是bookmonster的音譯,此人的座右銘:一本好書往往是一種生活態度。獵書買書是一種緣分。

寬恕法則:開創第二人生

港人怨氣冲天,是因為不懂「恕道」,不懂恕人,更不懂恕己,好好的讀康妮多明奴(Connie Domino)的《寬恕法則》(The Law of Forgiveness)吧,此書副題是「輸入寬恕的正能量,以及把好東西吸引到你的生活」,好在不說教,也不是心靈雞湯,而是閒話家常,「恕道」其實很簡易,不要再怨了,誰都有能力開創白己的第二人生。


經濟美食學:儉樸,但快樂

美食是人生大事,BBC一向提倡「吃得好些,花費少些」的飲食態度,兩位星級大廚Allegra McEvedy和Paul Merrett 的《經濟美食學》(Economy Gastronomy)無疑是首選,「好吃雜誌」(Good Food Magazine)也輯錄了《101種廉宜吃法》(101 Cheap Eats),兩書的共通點是精神保育,購買食物要精明,烹調要精美,儉樸,但快樂。還有另一種態度,葉一南與大師姐(江獻珠弟子)的《要省 不如不吃2》,第1集在2009書展前後出版,反應很好,才半年又出第2集了。

屏風樓:絕望真相

香港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城市?商場大廈比百年古樹高,霓虹燈比星光更璀璨,但我們的生活是否跟隨社會發展而改善了?環保觸覺五周年,推出《圍港:從屏風樓看香港的城市規劃》,港人的怨氣原來跟劣質的居住環境有莫大關係,這本書帶引讀者走進屏風樓的重重圍牆,了解我們在這個宇宙裡唯一的家園,在繁榮璀璨的背後,被重重圍住的絕望真相。

香港史上懸案:結志街 52號

記得《十月圍城》裡由張學友飾演的楊衢雲嗎?李碧華的小說《52號的殺氣》寫的是結志街 52號,那兒有一個告示牌「楊衢雲被暗殺地點」,楊衢雲(1861-1901)是「輔仁文社」社長,致力於「開通民智」、「盡心愛國」,1901年一月十日,清廷派來兩名刺客,向楊開槍……楊死時年方四十。這是一段香港史上的懸案,我們對香港歷史所知不多,那就讀一本小說,重新認識一段歷史。

「地方」和「地方感」

近年西方地理學發展出一套「地方」(place)和「地方感」(sense of place)的理論,提倡認識本土的「地方」,從而重新認識世界。香港愈來愈商場化和連鎖店化了,《上環史》此時推出別具意義,此書是A Sense of Place : Hong Kong West of Pottinger Street的中文版,由專研健康及社會政策的Veronica Pearson博士及香港歷史學者高添強合編。此書所說的是砵甸乍街以西的「地方感」,圖片珍貴,重塑香港身份和香港故事。香港電台亦準備推出電子書《彌敦道百年》,當中有很多珍貴圖片和地方記憶。

穿kenzo的港女:白鴿眼,有品味

錢瑪利的《穿kenzo的女人》「復刻版」面世了。此書是《號外》的城市筆記經典系列之一,有新寫的內容,但繼續係錢瑪莉上身,白鴿眼,有品味。錢瑪莉是鄧小宇的其中一個筆名,她的形象正是七八十年代的「港女」,性格與生活品味與Sex and the City的女子略為雷同,復刻版將舊日時光凝住,也凝住八十年代的生活時尚,意義不在於懷舊,而是回看好東西是怎樣消失的,好讓今天活得不那麼衰頹。

「春減」:獵平書的好時節

各大小書店正籌備「春減」,正是獵平書的好時節,值得期待的新書還有「柴九哥」黎耀祥的戲劇書《戲劇浮生》,寫演戲和戲劇生涯與心得;「紐約才子」葛拉威爾(Malcolm Gladwell)繼 The Tipping Point、Blink、Outliers等,最近出版了新書What The Dog Saw,期待他才華橫溢的微言大義,還有丹布朗(Dan Brown)的《消失的符號》(The Lost Symbol),那是《達文西密碼》》(The Da Vinci Code)的續集,據說丹布朗花了五年時間才脫稿,依然是符號學教授蘭登的故事。

2010 01 03 明報 星期日生活 讀書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