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

獵書周記5 你買書,誰最賺錢?



買書至少有兩大主要途徑,一是到書店買,一是上網買。買書有折扣,在書店買,一般是八折左右;在網上買,可低至六折於七折。那麼,兩者在書市造成的差額是多少?據內地圖書業估計,網絡書店所佔的銷售份額,已逾圖書零售市場的10%,較低折扣令圖書市場平均毛利下降了5%,整個行業損失的毛利約為15億元(人民幣)。正因如此,醞釀了兩年的「圖書公平交易規則」,終於在本月初出台了,最主要的規定是新書網上售價不得低於8.5折。

可以想像,最終的贏家是國營書店,輸家是網絡書店和讀者,民營書店處於兩者之間,只能靜觀其變。在爭議聲中,有不少學者、專家認為,銷書限折涉嫌違反內地「反壟斷法」,而學生是網上圖書的最大買家,對「限折」很有意見。

想起哈福德(Tim Harford)的《臥底經濟學》(The Undercover Economist),當中提出在星巴克喝咖啡,成本不足一美元的咖啡可買2.55美元,誰最賺錢?答案不是咖啡店老闆,而是地主,咖啡店專挑人流旺盛的「旺地」開設,因此,租金很昂貴。

這就是為什麼到書店買書一定比網上購買昂貴。你買書,最賺錢的大概也是地主。本港連鎖書店都開在租金昂貴的旺區或商場,二樓書店要搬到三樓四樓,甚至七樓八樓,影響所及,書市愈來愈帶市儈味,發行商壓低折扣剝削出版商,連鎖書店入書日趨保守,書的壽命愈來愈短,非暢銷書很快被淘汰。

卜蒙斯達語錄:書店畢竟是文化事業,要是過於短視而採取消極態度,最終必然導致消費者的消極抵抗。


《純真博物館》:虛構版vs.現實版


帕慕克(Orhan Pamuk)最新小說《純真博物館》(The Museum of Innocence)正在全球熱賣中,英文版還沒讀完,中文版也剛出版了,帕慕克稱之為「最柔情的小說」,構思十年,寫了五年,故事並不複雜,講述1975年的伊斯坦布爾,紡織廠少東Kemal愛上18歲的Fusun,沒多久Fusun 死了;Kemal於將Fusun 生前觸摸過的所有物品收集起來,整理成一座「純真博物館」,既是紀念一段純真的愛情,也是對老好日子和舊日風物的追憶,卜蒙斯特傾情推薦。

在小說裡,伊斯坦布爾華美而憂鬱如博物館,Kemal跟帕慕克一樣,是戀物癖或戀舊癖,小說恍如追憶逝水年華,涉及「土其耳荷里活」之稱的「葉西爾卡姆」(Yesilcam)的發展史,與之相關的影院、咖啡館,上以及電光幻影的虛構人生。

帕慕克愛逛博物館,他還為這本小說做了一個網站(masumiyetmuzesi.com)上,收錄了他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的留影。他早前更在伊斯坦布爾買了一幢房子,準備修建成一所現實的「純真博物館」。

《設計的醒覺》與《晚期風格》



已故的也是田中光一是日本設計教父,無印良品的締造者,他的《設計的覺醒》剛出版了簡體中文版,此書所說的「覺醒」,其實不限於設計,還涉及生活的態度和美學,這覺醒過程,正是設計師在日常生活重新認知司空見慣的事物,重新發現的未知的部分,覺醒就是從繁富中了解簡約之美,那才不會在繁囂的生活中迷失,免於因惑,才可以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

在《無印良品考》一文,田中光一告訴讀者,起初的概念是「無品牌」(no brand),其時日本商品大多以英文或片假名命名,他便想:將no brand譯成日語,會是什麼呢?那時正流行「中國風」,有人提出了「無印良品」這四個漢字,最終被採用了。他指出,無印良品有三個特徵:「材料的選擇」、「工序的檢查」和「包裝的簡化」,第一代無印良品充分體現了「物美價廉」,同時開創了簡約的生活美學。



什麼是「晚期風品」?這樣說吧,《小團圓》正好是張愛玲的「晚期風格」。較早時,黃念欣的評論集《晚期風格——香港女作家三論》贏得文學雙年獎推薦獎。薩義德(Edward Said)的《論晚期風格:反本質的音樂與文學》(On late Style: Music and literature Against the Grain)也出了簡體中譯本。

薩義德一直是阿多諾(Theodor W. Adorno)最忠實的追隨者,此書受阿多諾論貝多芬(Beethoven)時提到的「晚期風格」所啟發,考察了大量音樂、戲劇、電影、小說和詩,深入分析藝術家的「晚期作品」,從中探討他們面對不如人生最後階段時,如何「由於時代的錯誤和反常」而使死亡的思考滲入作品中,那是一種「非塵世的寧靜」,「使在美學上努力的一生達到了圓滿」,薩義德的論述焦點集中於「不妥協、艱難和無法解決之矛盾」的「藝術晚期」。

有論者認為,此書副題所說的Against the Grain譯作「反本質」並不準備,譯為「反本性」或「對抗本性」會較妥貼。

2010年是「蕭邦年」,或可理解為廣義的「音樂年」,卜蒙斯達推薦此書之餘,還有「延伸閱讀」,包括薩義徑的《音樂的極境》(Music at The Limits,台灣上月出了中譯本)、《音樂的闡釋》(Musical Elaborations)、阿多諾的《貝多芬:阿多諾的音樂哲學》(Beethoven: Philosophie der Musik,台灣上月出了中譯本)。

喜歡讀哲學書的人有福了




到底是言行必須一致,還是還原基本步:凡人都有或這樣或那樣的毛病,不論是明星、音樂家、詩人、歌人、哲學家……但若在書店看見《行為糟糕的歌手》、《行為糟糕的詩人》,的確不及看見《行為糟糕的哲學家》(Philosophers Behaving Badly)那麼來的叫人好奇,此書乃尼格爾.羅傑斯(Nigel Rodgers)與麥爾.湯普森(Mel Thompson)合著,剛剛出了中譯本。

卜蒙斯達忽然想到:為何很少聽見孔子與孟子誰的行為較糟糕這類的問題?這是國情?此書取消了哲學家的光環,揭露盧梭、叔本華、尼采、羅素、維特根斯坦、海德格爾、薩特及福柯的糟糕行為。哲學家或其他名人到底是否需要為私人生活和言行負責?此書至少曲線地顛覆了大眾對哲家們的既定想法。

喜歡讀哲學書的人有福了,兩位重量級哲學家、思想家巴迪歐(Alain Badiou)和齊澤克(Slavo Zizek)惺惺相惜,合著了一本對談錄——他們面對「哲學能否影響世界」這個基本課題,會怎樣回應?會有什麼答案?Philosophy in the Present(《當下的哲學》)這本書結構正是這樣。此書比起兩人的學術著似乎要簡易得多,也頗為扼要地闡明兩人對哲學的看法。事實上,此書形式貌似對談,但齊澤克照例語出驚人,一開始便說「哲學不是對談」,有齊澤克迷竟說:只此一篇,值回書價。

低碳飲食救地球?

營養師畢李明與醫院廚師徐欣榮合著的《低碳飲食救地球》號稱「全球第一本實行低碳飲食的碳足跡食譜」,此書闡明食物消耗直接影響地球的健康,提倡改吃低排碳量的食物,比之開省油汽車或使用節能燈泡更環保。

此書作品設計四十多道健康環保菜式,盡量採用最無污染的天然有機食材,簡易而快速的烹調方式,既保持食材的色、香、味和營養,也可以能源的消耗和碳排。此一主張,與《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》(SuperFreakonomics)所說的「吃袋鼠,救地球」可謂異曲同工。


2010 01 31 明報 星期日生活 讀書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